精彩章节试读:
读兄又读塬 读文更读兄
——也谈兄长宇龙的长篇小说《山河碎》 ● 王新荣掐指算来,我和宇龙先生相识已有数年,也不知先生介不介意,一向以来,我都称他为兄长,也这么一直叫着。那时,先生在崇信县委宣传部工作,我因病赋闲在家被村里的小学聘去任教、以文自慰。在学校,我养成了爱读报的习惯。每每打开报纸,总能看见先生的新闻或文学作品。出于对文字炽热的挚爱和向往之情,以及慕名求教之心,便萌生了认识宇龙先生的想法。后来,我给先生写了封短信。一周后,先生给我打来了电话,我受宠若惊。从此,便省吃俭用打车去拜访先生:一来在先生那里索些书籍;二来请先生批阅一下我精心务作的诗稿。
兄长所在的小城人杰地灵、风景宜人,一座龙泉寺把个崇信照耀得栩栩如生;一条汭河流淌着多少历史。这不,在小城以西的庙台,便蕴藏了一个爱恨交加、生死缠绵的爱情传奇。宇龙兄是个有心人,他用他的生花妙笔创作出了一部长篇巨著——《山河碎》。
《山河碎》以清末民初到汶川地震瑞川县百年历史风云为时代背景,以五龙山为地域特征,用碎娃、书眉两个不同阶级的人物相爱一生的传奇故事再现了一段已逝的历史。碎娃原是地主舒畅家的一个放羊娃,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一直对舒畅的千金陷入单相思的碎娃有了与书眉小姐近距离的接触,书眉也对碎娃这个充满青春气息的青年情窦初开,两颗年轻的心经不住冲动撞出了火花并燃烧。而他们短暂的甜蜜却被眉而来的管家发现,千钧一发之际,书眉用腰间的红丝带让碎娃先她逃走,而她却在被管家抓获后在回家途中迷了路,落入土匪之手。碎娃死里逃生后四处流浪,随之而来的地震使舒畅家破人亡。
富贵在天,成事在人。书眉以她的善良、聪慧和机智在土匪群里博得了一个叫俞飞鹰的好感。而英雄的时代总需要有人牺牲,俞飞鹰的再次离开把书眉母女沦落为浪子。当她一身疲惫回到故乡的时候,昔日的放羊娃摇身一变成了林九的养子,即双庙的大地主。他和舒畅,或者说其他的地主没有什么区别,老婆、田地、房子,以及下人都是从穷人那里剥夺而来。孙拉处就是其中之一。他没顾及个人的疼痛,却对主人忠心耿耿。说来有些相似,碎娃当年从一个放羊娃摇身成了大地主,而孙拉处却在一边忠心侍奉林中秋的时候一边悄悄加入了地下党。俞飞鹰的牺牲使书眉一度陷入了痛苦、失落之中,当她被人冠以革命者家属的身份被捕后,女儿雨晴为了营救母亲被迫嫁给了恶棍县长,新仇旧恨把这个大家闺秀磨练得无比坚强、柔韧。当“革命”的新风刮来时,舒远秋挺身而出加入了共产党,并积极参加各种革命活动。可命运总能捉弄人,昔日的碎娃却成了书眉打击的对象大地主。“文化大革命”后,大地主又成了放羊娃,革命领导舒远秋也回到了故里。碎娃拿出那条珍藏了一辈子的红丝带,红光照在她们的脸上绽放出了蚀骨的幸福。
当然,碎娃和书眉的周围还有一大批人被席卷了进来,比如王安良和甘甜甜、抓处和碎花、孔军和婉儿……宇龙兄用他独到的思维和笔触使小说的情节井然有序。说实话,第一次读完这部小说,我怀疑自己不是在读书,而是亲眼目睹了一个世纪的变迁。
那是一个人吃人的社会,地主分子的压迫使穷人根本没有说话的份,从碎娃和书眉身上我们不难看出封建礼教对婚姻爱情的压禁;而王安良和甘甜甜之间的私情使我们明白了“林中秋的时代”已接近尾声。
宇龙兄生活在崇信,他对崇信的地貌和民俗再熟悉不过了,在他笔下的那些沟沟峁峁如身临其境,如:“顺着长沟依山而上,一路上古墓芳草,奇石怪林,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碎娃觉得自己像是在巨龙的脊梁上行走,有惊无险,悠悠荡荡,举目远望,云在山间沉,山在云上浮,那崇山峻岭,如骏马、如走兽、如飞龙。”“这茅房是个土墙围子,男女混用。舒远秋走到门口常常要咳嗽一声,停顿好一会儿,当确认其中无人时才进去。”兄长没有刻意的去表达什么,寥寥几笔,便把一副生活画面呈现在了我们眼前,这些让陇东人再也熟悉不过的生活习俗进一步地增添了文章的地域色彩和风土人情。而“神柏”的出现,给小说情节又增添了丰富的传奇性。
宇龙兄为文机警,结构跌宕起伏、情节悬念迭起;在离奇丰富的故事叙述过程中不失精彩扎实的文字功底。诗意的语言是宇龙兄通篇最大的特色,他极具本土化、生活化的语言引人入胜、身临其境。而本篇极具特色的历史性,兄长没有直接去描述,而是通过主人公的人生波动透视了出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主人公的一生实际上是命运给她们开了个玩笑,碎娃从一无所有到富甲一方,后来又沦落为乞;书眉从富家小姐论为浪子,又经生活历练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后来归来时却是两手空空。但事实上讲,这正是人生中无处不在的思辨精神,即“常”与“变”的问题。故事中铺陈的叙述和富于典范的人物对话,影射到人生的大背景中来,都是极具我们思考和探索的哲理问题,这是作品最为难能可贵的地方。
在平凉作家中,宇龙兄的笔触扎实而硬朗,无论是语言还是结构上,他都保持着自己的特点,通篇间,夹叙夹议,全由人物的好恶来安排。立意深刻、厚重,整篇小说显得大气、厚实,创作技法熟稔,令读者至始至终保持着很强的阅读期待。
诚然,《山河碎》填补了一个空白,小说众多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让人感觉陇东这块土地的厚实与丰富,它们虽然不是什么惊涛骇浪,却能成为真正的历史。让人遗憾的是,人物命运的变化太突兀,比如说书眉作为一个大家闺秀,平日里也对放养娃碎娃不屑一顾,短短的接触却让她把一生交给了他;而她从土匪手里成为革命者俞飞鹰的媳妇,再到加入地下党,最后独身归来,兄长在这些方面叙写的文笔甚少,让读者在自己的阅读视野总觉得有些遗憾。当然,没有人能够改变作者的写作意图,或许我们并没能深层次地去体验作者写作的本意,所以,兄长的文章虽然还未达到作品、作者、及读者三位一体的理想境界,但总体而言,《山河碎》不失为一部优秀的作品,不论在平凉或者甘肃,能把如此凄美的故事情节融入陇东历史生活之中的作家还不多。《山河碎》的出版,给平凉、甚至于甘肃文坛缔造出了一道不可拭除的风景线。再次,祝愿兄长好人、好文。
2008年8月6日 宁夏 银川
一封关于《山河碎》的信札
●赵志勇
马宇龙先生:
近日,从黄振处偶得《山河碎》,方知先生的长篇小说完成了初稿,起初只是感觉十分惊讶,继之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而感到羞愧,迫不及待地看完一章,已被其完完全全地吸引住了,接下来便是如饥似渴地近乎一口气读完了全篇,正如在后记中先生所表述的那样,对这块土地的热爱、对生命对人生的热爱,用其作品倾注和展现在读者面前,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
从作品中我不但看到了一段七十多年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更细致了解和熟知了一段黄土高原半个世纪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那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那地地道道的有着浓郁地方色彩的语言读起来是那样亲切那样的让人回味。
整篇小说构思精巧,表述酣畅淋漓,特别是对几个主要人物的个性描写既深刻又不露骨,人物的心理活动既细腻又不显得拖沓:从放羊娃碎娃起初的粗野鲁莽和小聪明及到大财东林中秋后来的沉稳坚定和睿智。这一人物性格的变化正是当时历史背景下人物命运演变的真实写照。从书眉一声“天塌下来了”尖叫到后来舒远秋率领游击队追缴惩处伪县长这改朝换代的历史事实,岂止是一片天塌下来了,更是一个新的天空的晴朗。书眉这一人物的演变过程充分体现从天塌下来开始贯穿全篇的敢恨敢爱。
小说对林中秋、舒远秋两个迥然不同的人生描写,刻画出一位大财东和一位革命者相异的人生轨迹,一段恩怨情仇纠葛的人间悲剧,而且是那样的贴切是那样的真实,充满了黄土高原泥土的芳香。
作品中对于其他几个人物的描写如孙拉处的忠厚,王安良的狡诈,舒达海的奸险,一个个活灵活现,任氏的宽厚,甘甜甜的刻薄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先生对性的描写更是敢入木三分巧妙的语言和文字,揭示了人性最基本的需求和对共性的渴望,有张有弛成为全篇的点睛之处。
先生不只是对几个人物一生经历进行了描述,而是重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重现了黄土高原一隅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文革、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史和社会发展史,整部作品于朴素中再现豪气,于平淡中再现惊涛,浑然一体。那种地域性、原生态的真实使作品充满了民俗定位和乡土观念的基调。我真真切切地从先生的作品中领悟到了这一点。我敬仰先生的人品,佩服先生的才华,我也相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衷心祝愿宇龙先生在文学创作的道理上取得更大的收获。
今特书一封,向先生表示衷心的祝贺,虽然是一封迟到的祝福,但却是一份情真意厚的心意。
痴人:赵志勇2002年7月12日写于甘肃崇信写在《山河碎》付梓之际
●未末
我与马宇龙先生虽素未谋面,却很熟络,这不得不归功于互联网。他和我是同一个中学毕业的,所以我叫他师兄。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喜欢读师兄的小说,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小说有很浓厚的地域特色,字里行间都充盈着久违的乡音和亲切的容颜。我漂流在外已有八个年头了,似乎家乡的一切已渐渐离我远去,每当阅读起他小说里的文字,都会令我油然升起一缕缕思乡之情,怅然而落寞。
身为一位在黄土里长大的女儿,我感到很惭愧,我蓦然发现,自己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都缺少关注。若非马宇龙先生的这部《山河碎》,真无从知道在生我养我的那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那么悲壮的事件。这是一个关于苦难的故事,它发生在大西北黄土地某个旮旯里,普通的地图也许都找不到它。故事在放羊娃碎娃和周家小姐书眉间展开。一对恋人被传统礼教活活拆散,经过了半个多世纪,他们依然没能在一起。围绕他们的形形色色的人和物就在那散发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神秘的气氛中进行着……那场天崩地裂的大地震是双庙保的浩劫,然而对于主人公碎娃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五龙山的无言和尚预见了那场地震,用神通救了碎娃。从此碎娃的命运发生了大转变,他被一个无后的大财主收养,财主死后碎娃继承了家业,成为富甲一方、呼风唤雨的人物。然而,如正无言和尚所说预言的那样,放羊娃始终是放羊娃,碎娃的一生绕了一个圈,放羊娃成大财主,终了又回到山上放羊娃,晚景凄惨无依,最后死在自己的破草棚里,却无人知晓。不难看出,整篇小说流露出深刻的宿命意味,然而,这并非作者的意图,在这宿命的故事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悲天悯人的胸怀。
师兄的文字厚重而沧桑,他的每部小说都给人一种沉甸甸的感觉。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坚持。不同于现在的一些作家,或徘徊在故事的边缘,不停地编织着一个模子的故事;或脱离了内涵而一味地追求空洞的形式,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用个形象的比喻,就如人的肌肉和骨胳,都是缺一不可的,我们可以看到,这两者在师兄的作品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不得不承认,师兄是一个天生具有小说家敏感素质的人,善于捕捉厚重的历史及现实事件,并对它们进行裁剪、组合、再创造,然后编织成一个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史诗般的故事。因此,他的小说情节性很强。每看他一部小说,都吸引着人在小说里死去,又从小说里活过来。他小说的感染力也很强,在这样一个恢宏的框架之中,他善于将中国传统的写意与西方写实的现代艺术手法结合起来,创造一个宽广又细腻的空间,极富感染力,让人沉迷,令人陶醉。我相信,经过时间之河的大浪淘沙后,师兄的作品,将会沉淀在它应有的地方,越发闪耀出浑厚的光芒。
师兄还有一部长篇小说《秋风掠过山岗》,与《山河碎》堪称姐妹篇,我同样满怀信心地期待着它的付梓。
2008年10月于福建漳州
长歌当哭
——《山河碎》印象
●石 凌
学过近现代史的人肯定都有这样的印象:无论是辛亥革命、北伐战争、还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陇东这块内陆地区都处于边缘地带。在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的先辈——生活在陇东这块黄土地上的人们有所作为吗?陇东人是如何穿越那些改变历史发展方向的大事曲折前行的?史书记载寥寥。我们只能从上辈人的口耳相传中获得了解点滴。七O后作家马宇龙也是从别人的讲述中窥知历史一角的,但他是个想象力极丰富的作家,那些听来的故事到了他的笔下,就成了一部具有历史质感与文学水准的长篇小说——《山河碎》。
故事是小说的灵魂,好小说首先应该有吸引读者的故事。马宇龙是一位善于讲故事的作家,他总是能从历史的角度反观现实,然后用文学笔法生动地再现一段已经逝去的历史,让读者从中窥见自己的影子,从而在大的时代背景中找到自己的座标。他的长篇小说《山河碎》就是一部故事套故事,悬念迭起,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的作品。小说从地震写起,“山河,碎了……”开头的这些悬念一下子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作品才由倒叙转入顺叙,由感情激越的叙述转入客观冷静的描述,一层层剥开笼罩在这些人物之间的神秘面纱。
在读马宇龙的《山河碎》之前,我已读过他的长篇小说《秋风掠过山岗》,知他是一位严肃的现实主义作家,这一点在阅读《山河碎》时再次得到印证。那些跌宕起伏、风云变幻的历史事件到了他的笔下就变得生动鲜活起来。所以,读他的小说,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百年孤独》《平凡的世界》等具有史诗性质的作品,大作家总是敏于事而慎于思,能够强烈地感知时代发展的脉搏,具有很强的使命感与责任心,马宇龙秉承了那些优秀作家的品性。《山河碎》从文学和史学两个角度填补了陇东地区某个方面的空白。小说以两个不同阶级不同经历却曾倾心相爱过的人物在信仰、利益、感情方面的纠葛碰撞,真实地再现了二十世纪初期发生在陇东黄土地上的那些虽不曾写进正史却憾人心魄的历史。小说中众多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展开,强烈的现场感扑面而来,让我这个陇东土著了解了脚下这块平凡的厚土上曾经发生过一些事,这些事件中的人虽没有被写进历史教科书,但正是他们构成了真实的历史。
《山河碎》中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是五龙山脚下的双庙。五龙山山高涧深,木密草茂,是兵匪藏匿必争之地;黄土塬沟壑纵横,风沙肆虐,生活在这里的林中秋、孙拉处、书眉等既有所属阶级的烙印,也有黄土地一般坚韧顽强的耐性。碎娃原是大地主舒畅家的一个放羊娃,却对舒畅的千金小姐书眉产生了单相思。一次偶然机缘——舒畅率全家上五龙山求雨,管家安排碎娃背书眉上山,这使碎娃这个极具反叛性格的放羊娃有机会接近自己心中的女神书眉。书眉也从碎娃身上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两颗心迅速靠近并燃烧在一起。这事被管家发现,至此,两个人的命运都发生了巨大转折。 书眉在逃亡过程中落入土匪手里,碎娃死里逃生后到处流浪。随之而来的一场地震使舒畅家破人亡。个人命运的不可知性常常与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有某种契合,何况碎娃与书眉生活在一个时代变革风起云涌的时代。书眉以她的善良与博大情怀赢得了短暂的幸福,土匪中一个叫俞飞鹰的男人接纳了她们母女俩。然而,阶级斗争需要俞飞鹰以英雄形象出现,书眉再次流落回她的故乡。此时,昔日的放羊娃碎娃已经成为双庙的新贵——林九的养子林中秋,他是个与舒畅没有多大区别的大地主,有两个老婆、几百亩土地,并且不动声色地把贫农的土地、财富据为己有,双庙的穷人渐渐都成了他的长工短工。孙拉处就是其中一个,这个老实厚道的农民有许多个人不幸,对主人却忠心耿耿。然而,命运还是把他推到了政治斗争的前沿,在不知不觉中他参与了地下党,并做了很多工作。书眉这个命运多舛的女子一直在默默突围,俞飞鹰参与革命、她被捕入狱、女儿雨晴为营救她被迫嫁给恶棍县长……这一切如万箭穿心让她痛苦,也使她逐渐变得无比坚强。她加入了共产党,勇敢地承担了组织分配的一切工作,有喜有悲有挫折,但越来越成熟历练。历史再次安排两个主人公相遇时,他们的阶级身份正好打了个颠倒。土地革命后,林家的财富被平分,林中秋又成了放羊汉,而革命者(舒远秋)书眉却成了党的干部。在他们的晚年,大跃进时期,两个苦命人终于相聚,得以互诉衷肠,倾诉埋藏了半个世纪的相思之苦。
当然,在书眉、林中秋周围还有一大批人,他们都不可避免地要卷入这些斗争,场面的真实感、形象性使这些斗争情景如在眼前。人物众多,头绪繁杂,但马宇龙把这些人物命运的发展安排得比较妥帖,既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也符合历史变革的规律。孙拉处、孙抓处兄弟与碎花之间,甘甜甜与林中秋、王安良之间,琬儿与孔军之间……那种微妙的关系在作家的笔下显得合情合理。生活的艰辛,心理的变态,命运的无常使这些小人物在某些利益上惊人地一致,在某些利益上又严重分歧。应该说,马宇龙对小说中的每个人都给予了人性的观照,理性的分析与感性的描述,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是他对生养自己的这片黄土高原的深情厚爱。
故事是小说的构架,但优秀的小说并不仅仅以故事取胜。生动的描述才是引人入胜的关键。在这一点上,《山河碎》是成功的。马宇龙笔下的山塬沟峁极富陇东地域特征,尤其是对陇东民俗文化的描述让读者能够真切地领略到陇东这块厚土千百年来形成的独特的文化气息。也只有从文化的角度观照,我们才更能理解书名《山河碎》的深刻含义。无论世事如何变迁,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的人们都在苦苦地挣扎。虽然在巨大的历史变革中他们有时像海上的小船,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航向,但他们都在做着艰苦卓绝的努力,舒远秋从一个深宅大院里的大家闺秀成为一个吃尽苦头却坚强不屈的革命家;林中秋从一个一无所有的流浪汉成为独霸一方的大地主最后又一无所有。无论打击多么巨大,他们都忍辱含垢地活着,正因为有一群热爱土地的人,陇东这片大地上才能上演生生不息的感人故事。
深厚的文化种淀使马宇龙在写作《山河碎》时,能够自如地驾驭各种语言,这部小说中的写景语言富有诗性的美感,往往让人身临其境;而人物对话又极其生活化、本色化,孙拉处、碎娃、甘甜甜等如在眼前,鼻息可闻。
当然,如果把《山河碎》放在更高的艺术水准上去衡量,还有一些亟待提高的地方。就故事发展而言,有些情节处理得太突兀,尤其是书眉命运的变化,缺乏可以让人信服的事实根据,使书眉形象不够丰满,有概念化倾向。其次,小说有时过份倚重故事跌宕起伏吸引读者,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关注不够,一些细节描写欠妥帖,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但也会让读者有雾里看花花不清之嫌。 如果作者能把关注历史的兴趣往人性的角度转移一点,那么《山河碎》就是一部很优秀的长篇小说了。
二〇〇八年七月二十日甘肃灵台
瞬间与永恒
——读马宇龙的长篇小说《山河碎》 ●吕润霞宇龙不约而来时,我正在午休,开门时忘了戴眼镜,时隔多年再模糊地看他,好清瘦!而下午宇龙将他的两本长篇小说放在我的案头时,我更惊奇。我惊奇他的执著和丰富,这与他身体的单削极不相称。回过头来我更汗颜和感动。十年了吧,宇龙一定知道我早已是个悄无声息的人了,但他还不忘有这么一个朋友,曾经和他一样,有着同样的爱好。
虽然我再没有写过多少文字,但既然宇龙对我还存有一份期望,我也就摆正了心态。毕竟,这是一份相对清苦的爱好,哪些人去走了哪些人一直在走,这其中应该是有很大差距的。否则,如果是一份轻省的营生,人人都会去做的,而且有可能人人都会做得很好。问题是,对这一份清苦的爱好,一直以来总是没有多少人在做,而且一直坚持在做、做得好的人,更是少而又少了。
宇龙不错,单就那两本厚集子,已经能让好多人无话可说。
宇龙真的不错,那是在你翻开他的作品,倾心读的时候的感受。
《山河碎》是宇龙写作较早、历时较长的一部长篇,也是我先读了的一部。这些年,我多在读那些社科类和历史类的书,长篇小说一年顶多也就读一两部。用一周的时间读了宇龙的《山河碎》,一种久违了的情绪再一次笼罩了我。那是三四年前重读《红楼梦》时才有的情绪。对于《红楼梦》,在你不同的人生阶段,在你不同的人生经历中,你总能够读出不同的味道。和当初重读《红楼梦》一样,我在宇龙的《山河碎》里,读到了与《红楼梦》同质的东西。《山河碎》 能够让读者读出《红楼梦》中的意绪,应该是一种荣耀。对于曹雪芹,对于《红楼梦》,后来的多少文人,多少文学作品,只能望其项背,那的确是一个很难企及的高度。
《山河碎》同样给我们铺排了一个宏大的时代和历史背景,在一个延续百年的历史周期上,演绎了一群社会底层百姓的血泪情仇,荣辱兴衰。其中的况味,我用了四个字来概括:瞬间、永恒。
《红楼梦》中有《聪明累》曲:“……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而《山河碎》笼照全书的唱曲是:“半壁江山一生落寞,两鬓沧桑悲喜轻过三千弱水三生许诺,相约江湖,死生契阔·····”
浔阳远,荻花瑟,几度离索
叹人世聚散,转瞬悲欢兴亡难却
黯然嗟叹,竟无语凝噎,山河破碎谁知我……”
而且,贯穿于小说始终的,人物对白也好,作者议论也好,总是这一种意念:“穷的,富的,善的,恶的都被洗劫一空,而且越是华贵的富宅,堆起来的废墟越大。富贵不过是一场云烟耳!”
“……仿佛一切都是个梦境,一个长长的梦境!过后草木重生,日月重来,光阴永远都不会因此而停歇。”
“岂不知人间的福报是有穷尽的,每个人的荣光都是一下子,世间的福德再多,也不过是弹指之间的空花就过去了……”
《山河碎》和《红楼梦》一样告诉我们,无论是一个王朝的兴衰,一个贵族的没落;无论是一个政权的更替,一群小人物命运的浮沉,从根本上说,都没有质的差别,最终都将是“忽喇喇似大厦倾”,颓废只在一瞬间!再长的历史,也不过是浩淼时空中的一个断面;再回肠荡气的人间悲欢,也难得在泱泱历史中赢得几个句读。这就是《山河碎》昭示给我们的第一重玄机。对于世界,对于历史,对于人世间所谓的悲喜剧,“瞬间”感永远是一种客观存在。
但《山河碎》不会因此让我们去绝望。它同时给了我们美好的东西,而且这种美好的东西总是永恒的。因了这种美好的东西,人类就将自己同草木禽兽区分开来了。这就是人间真情,这就是永恒的爱情。
爱情属于贵族:
黛玉含恨而死时对宝玉说,“宝玉,宝玉,你好……”——千百年来,使我们饱受爱情的惨痛。
宝玉在黛玉面前一再地说,“你死了,我当和尚去!”——千百年来,使我们享尽爱情的至美。
爱情属于平民:
“啥会让人变得又傻又瓜?是爱一个人,是对一个人真真实实的爱。”
“河有多长路就有多长,情有多深苦就有多重。”
爱情属于这世间的每一个有情人。属于你,属于我。尽管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对爱情充满了悲观,但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日月如何轮回,爱情不灭。只不过,爱情总是属于那些永远眷顾、捍卫和坚守着她的人们。这就是永恒。
《山河碎》给我们昭示了这种永恒:“我和外婆面对面守着这个小小的木匣子,里面红色的丝带颜色依旧,我不相信世上还有什么东西能保存它原来的模样直到永远,这个普通的红丝带足以让我震惊。”
永恒的爱情,让我们在接受了“瞬间”的绝望之后,依然欣慰,因为即使天翻地覆海枯石烂,这世间总有永恒的东西,让我们永远热爱并依恋这个世界而生生不息。
最后,我还有一种隐隐的感觉:在关于时代背景的摹写中,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宇龙保持了他的率真,没有将那些特定时代的特定人物脸谱化:比如我党在形成的最初期,那些最底层的党组织中的小人物,他们并不都是高大完美的,他们也口出污秽;他们也行为乖张;他们也滥杀无辜;他们也盲目也背叛……这是我在所有的有关类似题材的作品中所没有见到过的。但凡关涉一些大的时代背景或政治事件的作品,要么是被解读为揭露了什么、批判了什么、控诉了什么、讽刺了什么、抨击了什么,要么是被定性为讴歌了什么,弘扬了什么。这些定性都被人为地强加上某些条条框框,所谓的作品不过是“主流思想”的传声筒罢了。宇龙的作品一些细节恰恰背离了这些。作为一个真实的读者,我欣喜能够看到这些真实的东西。
2009年4月于甘肃静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