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裁的平凡妻》第16章 免费试读
周一上午,管理系三年级经贸一班教室。
离第四节中文课上课时间还有五分钟,华主任、中文组三位老师,佟馆长陆续进入教室,并坐到教室里最后一排的位置上。
女生A诧异地问旁边的同学:“这是怎么回事,华主任怎么突然出现在我们班级,是不是又有哪位仁兄惹祸了?”
女生B修着指甲头也不抬:“你这个逃课大王不了解情况是理所当然的。”
男生A补充道:“中文课曾老师请了病假,由一位姓秦的女士代替他为我们讲课。估计是担心我们给新老师难堪,因此特意来监督我们,要我们安分些。”
女生A撇嘴:“切,还真有人敢上我们的讲台啊!不过,嘿嘿,好久没人跟我们玩儿游戏了,今天是不是也该轮到我露一手了。”
酷男班长盖念描了一眼后方的位置酷酷地发言了:“惹了祸自己兜着,别指望我会救你。”真是,她以为华主任是那么好说话的嘛,敢在她眼皮子底下耍花招儿。
门口又有人走入,一名女生尖叫“哇,是洛学长。”
洛少华直接走到盖班长跟前,一拍他的肩头:“想让你们班近一月内没中文老师的话,你就尽管让他们闹吧!”说完,也不管盖念的反应,也到后排入座。
管理系三年级经贸一班的学生都是才高八斗但又性情古怪的“问题”学生,是最令校方头痛的学生。按理说,理工类的班级,中文课随便上上也就罢了,但这班级可不好打发,找茬功夫那是堪称一流的。
他们是一年级新生时,第一任中文老师,讲课不到一周,就被这班的学生考倒,让学生批评没水平,也没资格教他们等等。这位老师觉得颜面无存,再不肯进这个班级。好吧,那换一个有高级职称、有多年经验的老教师。两个月后,这第二任中文老师自愿退休,再不肯执教,还直叹:老了,不中用了!
如此傲慢又不受教的学生,引起部分老师征服他们的斗志,就这样,一个换过一个,到第八任退出后,再没有人肯接这个班级。面对聪明绝顶、有才华又爱搞怪、捣乱的这班学生,校方也很无奈,最后经高人指点,将曾老师分派到此班,从此再没换过人。曾老师是该班盖班长的姑父,看在班长的面子上,大家也只能收敛锋芒、扮乖小孩儿。却也直呼没劲,没什么好玩儿的事供他们消遣,简直目无尊长到极点。
即使是其他主要科目的老师,也都使尽浑身解数才能压得住他们。所以,C大师生一致认为,能教管理系三年级经贸一班的教师,都是顶级教师;能进管理系三年级经贸一班的学生都是顶级怪胎。
上课铃声响起,有些学生百无聊赖地坐在椅子上,手中翻着杂志;有些学生兴奋地**新老师的出现,还有几人,直接趴桌子上准备会周公。
洛少华额头出现三条黑线,这个盖念,就不知道让他们收敛些,真是的。
秦海月脚踩低跟白色凉鞋,下身一条白色七分裤,上身穿着白色半袖,手拿中文教材踏入教室。她的刘海儿遮住额头,平凡的脸上是冷冷淡淡的表情,她不理会四周好奇张望的眼神,低垂着眼,不慌不忙地走上讲台。
丁琪知道她莫名被点名上台讲课这件事后,便硬拉着她去买了这一身白色的行头。怕她不穿,今天竟然忍痛舍弃睡懒觉的时间,早早爬起来,看着她穿上,又监督她穿着出门上班才罢休。
学生们起立,参差不齐地喊着“老师好”,那声音五花八门,出什么动静的都有。
秦海月抬头看了眼台下学生:“你们好,请坐。”她的声音清脆,不算高,却让教室内所有人都能听到。
她将讲义打开,在黑板上写下漂亮的“中国古代文学”六字,说:“我姓秦。按进度,你们现在已学到中国古代文学部分,曾老师上节已讲了先秦文学。”她顿了一下继续说:“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主要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代、宋代、元代、明代及清代文学。我今天从两汉文学讲起,主要介绍各各时期的文学特点、代表作及代表人物。”
“两汉时期文学:主要成就有辞赋、乐府民歌及历史散文。”
她边说边版书:“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属于韵文。代表作——贾谊《吊屈原赋》、司马相如《子虚·上林赋》、**《甘泉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等同……
女生A睁着无辜的大眼,打断她的话:“老师,南北双雄正在睡觉,您不管吗?”
秦海月抬头:“他们就交给你管”然后继续讲课。女生A嘀咕:什么老师嘛!女生B拿出一本杂志,翻得哗哗直响。
秦海月走到她跟前,脸上没有怒色,淡然说:“这位同学,你好,想来我讲的这些你都会,那么麻烦你给同学们背一下乐府诗《长歌行》。”
那女生将杂志一扔,歪歪斜斜地站起,懒懒地说:“老师,连三岁孩子都会的东西你也好意思拿来让我背?”
秦海月:“那么你也一定听懂了我要让你明白的事。既然我讲的内容你都会了,我允许你看其它科目的书,但不是杂志。请坐吧!”按这女生的说法,三岁孩子都懂得珍惜光阴的道理,她这么大人更不应该让人提醒了。
众人哄堂大笑,那女生知道自己没占到便宜,却也不生气,问道:“老师,您凭什么认为自己有资格给我们讲课。没有真才实学的老师,是不能站到前面的讲台上的。我们这班的规矩,您不会不知道吧?”
秦海月面不改色“是吗?”
女生面露喜色,不信她不入套,于是说:“学生想向你请教一下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的下句。”
“出自《邶风静女》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