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唐初我做主》0017、我要扣留乙支文德 免费试读
李湛这时脑海中如同计算机一样的计算。
他这时可以调死党白士让进来,护着长孙无垢兄妹俩冲出去,应该还是可以做得到,虽然他还不太清楚白士让的武力值!
但能在百万大军之中做帐内直荡校尉的,武力值绝对不会差。
再说了,他相信白士让既然武力值不差,自己这具肉身原先的武力值应该也不弱,只不过,目前自己还没真正打过架,也不知道自己有多能打。
他试探性的问过白士让。
“你还是那么能打么?”
白士让回答:“咱俩那可是饶阳县双龙,以一敌千可能夸大,但以一敌百那就是太谦虚了。”
这武力值加上自己还有长孙无垢赠送的那件宝甲,应当可立于不败之地。
至少至少,他加上白士让的身份,以及发生在于仲文身上的诡异演习,可以做到让刘士龙以及于仲文的麾下相信,眼前的于仲文是假的。
他甚至可以擒下眼前的假于仲文,这人,极有可能是高句丽所派遣的奸细。
但这一切,李湛也只是在脑海中推演,事实上,并不能确保百分之百。
第一,于仲文这易容术实在是屌爆了,吊炸天;
第二,长孙无垢、长孙无忌兄妹现在显然是着了他的道儿,李湛看了看案几上的茶水,他瞥了一眼,长孙无忌兄妹俩应该都喝了。
或许问题便出在茶水。
..............
于仲文这时淡淡的收起那些图画,随后一抛,然后一掌击碎,化为齑粉。
“你们应该看也看完了,该知道大隋败局不可挽回吧,至少大隋海军已败。”
李湛嘿嘿一笑。
“只是水路的失败而已。”
于仲文淡淡说道:“很多事情,冥冥注定,你们何苦要逆天行事呢。何况,我还有一个大帮手就要来了,哈哈!”
李湛对这个威胁倒是浑然不惧。
他要是逃跑,外有白士让,内有宝甲,应该没有人能困得住他。
他唯一担心的,就是长孙无垢的身体,是否支撑得住。
长孙无垢之前在迷楼已经中过一次毒,虽然后来凭借坚强的意志挺过去了,但终究身子并未完全复原。
但随即,又被公主给下了药......
然后,又是这连着数日在东北平原上的策马颠簸,赶到鸭绿江边,李湛怕她身体吃不消。
这时,帐外忽然有军士大声宣唱:“启禀大将军,高句丽宰相乙支文德前来送降书顺表——”
帐外军士的话音未落,一个白衣文士已然在慰抚使刘士龙的陪同下迈步直入。
李湛虽然平生从未见过乙支文德,但是一瞧之下,便知道,此人必是乙支文德无疑。因为刘士龙走在他身边,简直活像一个跟班。
这人气度雍容,高视阔步,他身上的那种威仪,也只有担任过一国宰相者才能有之。
他全然不像是来投降。倒像是来巡查的。不像是在敌营之中,倒像是在自家后院。
他见到于仲文倒是毫无反应,见了长孙无垢的惊人之美,也不过驻足欣赏了片刻。
但见到李湛,他却站住了,良久。
因为于仲文和他一伙,他自然无需反应,长孙无垢虽然美得惊人,但是看上去像是中了毒,如泥塑木雕。
唯有李湛,好像还是神气活现。
乙支文德淡淡然:“你是谁?为何在此?不知道阁下在大隋军中官拜何职?可惜,可惜!”
李湛见乙支文德微微错愕,轻蔑的笑了笑。
“你们高句丽好手段,这都能渗透到我大隋的大将军营帐里来了?”
乙支文德但笑不语。
慰抚使刘士龙的模样神情这时也有点古怪,仿佛担心这个击败高句丽、高句丽投降的历史节点被自己错过一般。
先前,他也曾经试图闯进来;
但于仲文没发表意见,他欲进而不得,他当然也只能干瞪眼。
现在,乙支文德入帐,他是钦命处理敌军投降开战慰抚工作的官员,于仲文再没有理由阻拦,他便屁颠屁颠的跟了进来。
只是李湛和乙支文德的对话,他像是听天书,一句都听不懂。
但实际上,对于如何处置乙支文德,有最后决定权的反而是刘士龙,因为他是钦命主管这项工作。只是,他并无这样的胆略。
帐内气氛诡异,暗流涌动,长孙无垢兄妹坐着不动。
李湛能明显感觉杀机四伏;
刘士龙似乎也感觉有些不对劲,却不知道哪里不对劲。这时贼眉鼠眼的四面环顾,他虽然天赋平庸,做官也平庸,但是毕竟官场浸淫多年,对危险的嗅觉还是有的。
他抬腿准备开溜。
“你们谈,我有事要离开会儿。”
李湛这时蓦然伸手:“慰抚使怎可离开?我要扣下乙支文德?”
“啊?”
刘士龙骇然惊愕。
于仲文冷笑。
“这是我的帅帐,哪里轮得到你做主?”
扣下乙支文德,无论是作为人质还是作为降虏,这是李湛能保证的、暂时也是最好的办法了,唯有扣下这个人,一切局面都可扭转。
扣下他,远比扣下于仲文更好。
李湛早已听闻,乙支文德乃是如今高句丽的心胆魂魄,高丽王高元全心倚仗乙支文德。
而此人胆大包天,智谋出众,作风彪悍,绝不是真正会投降的人,李湛几乎敢百分百肯定这家伙不是来投降的,而是来刺探军情的。
如果扣了这个人,他可以确保长孙无垢兄妹安全,甚至扣下乙支文德,说不定能挽回隋炀帝惨败的命运。
对于敌方极重要人物前来进行军事谈判,这里面其实是有一个军事原则的。
这个原则就是如果这个谈判的人对战局影响极大,或者是对方的智囊及领军人物,而我方在战场上对敌方又有压倒性优势之时。
那么,可以扣留或者干掉对方来谈判的这个人。
对方失去智囊,最终没有出谋划策者,只能选择投降。
这是有用且有效的军事原则。
东汉末年,王允诛杀了董卓,有人曾经劝王允把董卓军中的智囊贾诩扣下来,但是王允对贾诩不以为意,贾诩得以在董卓死后继续跟着李傕等西凉四将厮混。
最终,就是这个贾诩劝李傕搞战略反攻,西凉军重新控制京师,其后天下板荡,三国分裂!
如果当时王允留下了贾诩,三国历史本有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
而且,这种智囊和灵魂人物,左右历史阵营的案例很多,李湛熟知历史,情知这时扣留这厮,是最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