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明天下》第九章 巧遇书生 免费试读
苏伯好似看出他的心思,微笑的提示曾荣。
“公子,既然银两已经筹齐,我们宜早不宜迟。还是老规矩,我负责进货,您在家筹划开张具体细节,这样两不耽误。货品到了后,安照您的筹划细节开张就是。”
苏伯说完捋胡子面带笑容。
**欣慰的笑了一下,苏伯年长心细、规划合理,有他这样的细思缜密、忠心的管家真是曾家的幸运。
“嗯,多谢苏伯提醒,就按您的规划行事就好。”**想了想又补充道:
“出门数日风干露宿,就让阿仲跟随您去吧,有个照应,我和灵儿在家也放的下心。”
然后又想起了什么,出自前世商人的本能,他诡异的一笑,继续叮嘱苏伯说道:
“另外,进货时,在保证质量品质的同时,数量按我们实际需求货品十倍来订货,然后再分十次进货,看看价格能不能再低一些。能再低一些最好,不能低的要求送一些赠品。”
苏伯听了好久才若有所吾,面带笑容不断的点头同意。
苏伯和阿仲走后,**在考虑开张细节。自己前世经营企业,但却没有做过超市商店之类的行业,并没有相关经验。但却接触、体验过后世类似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模式,再加上自己的经商经历,触类旁通应该问题不大。
书房内**凭借记忆,以及对自己企业的管理及运营经验,思路顺畅后提笔记录下来。
不一会,肚子咕噜叫唤,有点饿了,**放下毛笔去找灵儿。
来到灵儿闺房,一股少女特有的清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贪婪的深深吸口气。
灵儿没有发现**的到来,正在低头绣东西。**好奇,问她绣的什么。灵儿抬头发现**,立刻喜上眉梢。微嗔一笑,把手里的东西递给他。
**接过看到,是绣鞋垫。
“今日灵儿无事可做,给少爷绣几双鞋垫呢。”
灵儿低眉垂眼,娇媚的说道。
只见灵儿绣的鞋垫,针法活泼、线条明快、图案秀丽。曾荣忍不住夸奖她一番,灵儿乐的脸蛋上出来小酒窝儿来。
**突然想到了什么,对灵儿道:
“你能不能给我设计、画个图案,比喻咱们新开店铺的形象,要独特、大气和精致,大小这样。”
**用手比划着。灵儿聪明伶俐,想了会,点点头应着,跑到书房。
不到一炷香的功夫,“作品”诞生了。**看后赞不绝口,自言自语道:
“我再加上几个字儿,就大功告成”
不等灵儿开口询问,**抢先问道:
“咱黄岩县刻房在哪里?”
灵儿看他没有告诉自己,又迫不及待的样子,撇着小嘴回答道:
“在街东李婶布行隔壁就是,少爷,这是要去买书吗?”
**神秘的笑笑,用小手指头蹭了灵儿鼻子尖一下,说道:
“暂时保密,我现在要出去会。对了,好灵儿,给我做点饭,有点饿了,回来后我要狼吞虎咽大吃一顿。”
说完,**拿着灵儿设计画好的纸张,朝大门跑去。
灵儿看着**远去的身影,用白嫩纤手轻轻的抚摸,刚刚被**触摸过的自己鼻尖儿,立刻脸红耳赤、面露羞涩,然后轻轻低头…..
**按照灵儿所指的路线,找到刻房。把设计稿和其他要求嘱托好,交付定金,然后往回赶,肚子在咕咕叫呢。
大街还是一如既往的繁华、热闹,人流攒动。
突然,前方数人骚动。
随着极促的“啪嗒啪嗒啪嗒”蹄声,人群朝两边退却,让出中间大道。两匹黄鬃大马疾驰而过,马背上各骑着一名衙役。其中一名满脸大胡子不断的喊道:
“让路、避让!……避让、让路!”
他们这样骑马疾驰,路边有两人来不及躲避。其中一个小书童模样的男孩被大马挂碰着,倒退几步马上要仰面跌倒。恰巧**在他身边,赶忙伸手把他扶助。
另一个书生公子模样男子急忙跑过来,双手抓住小书童询问情况,好在惊吓一场并无大碍。书生公子立即向**拱手道谢,自报姓名汪汝达。**还礼,自报家门姓苏名荣。
这时,后面又来一匹黑鬃色大马,后面跟着几名步行衙役。骑马的那男子四旬年纪,一梁朝冠,乌角带,身穿绿袍,补子绣有黄鹂图纹。
他路过**三人面前立刻下马,询问是否受伤,得知并无大碍,又掏出纹银,书生死活不收,才上马离去。
**对书生公子说道:
“此官官品暂时无法下定论,但骑马招摇过市,前呼后拥,过于张扬却是事实。不知他是什么官儿如此威风?”
书生看看**回答道:
“根据大明官职服饰判断,此人为地方八品文官。若是在黄岩县任职,那么、应该是县丞一职。”
路边围观的一布衣惊讶的说道
“这位兄弟,厉害啊!看您穿着、口音应该是外地人吧,初到我们县就能猜的此人官位。不错,他就是我们黄岩县的县丞单大人。”
**听罢,对这位书生公子产生了好奇。仔细打量,此人二十几岁年纪,温文尔雅、清新俊逸。
书生公子见状没有沾沾自喜,只是说了几句“抬举、抬举”之类的自谦话。
**忽然想到了什么。心生好奇,继续问那路人:
“看这位八品县丞,就已如此,那县太爷岂不更加威风?”
那围观布衣说道:
“看你这位小兄弟是本地人,咋也不知道呢?也罢,我给你们讲讲。咱们黄岩县的黎明百姓都知道,县太爷只是名义上的父母官……”
书生听后,眉目紧皱,满面疑云。示意他继续讲下去。
“真正的父母官啊,就是这位县丞单大人!”
**顿时觉得有趣,开玩笑问道:
“那,知县呢?难不成在家闲情逸致,逍遥自在的安度光阴不成?”
那布衣看看曾荣和书生,得意的说道:
“算你说对了。其实啊,也就现在我敢给你们讲,要是放在以前或者以后,我是不方便说滴!”
书生面疑更浓,追问道:
“这位兄台,有劳讲完,兄弟洗耳恭听。”
围观布衣看他们如此好奇,得意之情于脸上,清清嗓子继续道:
“之前的县令,曾是京师贬职的官儿,到任后破罐子破摔,吃着朝廷俸禄,却不为黎明百姓办事。全权交给单大人处理政务,自己贪图享乐、得过且过。久而久之,单大人大权在握,就成了黄岩县实际上的县太爷。后来,恰逢朝廷六年考核,县太爷因贪欲享乐、***被罢免革职。如今,老县太爷离去,新官还未上任,单大人更是一手包办所有大小事务,成为黄岩县实际上的县令。至于刚才我所说的‘之前或以后我不会讲起’,因为以前县太爷是傀儡,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以后嘛,就算新县令上任,以单大人在黄岩县经营多年,亲信众多的势力,估计,还是单大人说了算。所以,等那时,我也不会随便说起,以免引火上身……”
**听罢点头,只是觉得有趣,没大放在心上。而那书生汪汝达静思眉皱,若有心事。
跟随书生的书童,虽未外伤,但被突如其来状况惊吓一番,如今醒过神了,有些后怕,心跳加快,口干舌燥。对书生道:
“公子,我、我口渴的厉害……”
书生听了回复理智,心想差点忘了身边自己的小书童。
**对书生说道:
“我家就在附近,汪兄若不嫌弃,到寒舍休息片刻,饮水解渴如何?”
书生汪汝达赶忙致谢,跟随曾荣来到曾宅。汪汝达见大门挂有“曾宅”二字,**姓苏,难免疑惑。**边走边解释,说自己只是在曾宅做事。
三人来到正堂,灵儿见**回来,喜上眉梢。
**介绍后,差灵儿端水来,书童喝水后精神状态好了许多,坐在椅子上休息。
**欲要沏茶招待客人,汪汝见状开始兴致盎然,立即从包袱中取出一袋茶叶交于他,示意用此茶。
**前世是个大老总,对茶叶颇有研究。他观察了会茶叶,用手捏起一点靠近鼻子闻了闻,沏茶之后又慢慢品了几口,心中已有答案,此茶十有八九是碧螺春。
**看看那个书生气的汪汝达,胸有成竹的慢慢说道:
“此茶条索紧结,卷曲如螺;又看白毫毕露,银绿隐翠。闻而清香浓郁,冲泡之后茶叶徐徐舒展,上下翻飞,且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入口后口味凉甜,鲜爽生津。此茶应该是……”
汪汝达抢先道:
“此茶名叫洞庭茶,又名吓煞人香……是茶中极品。”
**一怔,后世喝过碧螺春,怎么现在成了吓煞人香?
汪汝达未见**面带疑惑,又见他也对茶有研究,立显闲情逸致,娓娓道来:
“此洞庭茶产于在下老家,南直隶苏州府太湖洞庭山。洞庭湖西山,那里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并且空气清新,云雾弥漫,正是茶树生长所需之环境。加上采摘精细,做工考究,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茶中极品。”
汪汝达见曾荣洗耳恭听,得意之余继续道:
“当地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说起来还有个典故呢。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
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
汪汝达说着,品了几口茶,慢慢回味。
**不语,想了好一会,怕怕脑袋终于记起来。后世听人说起过,是清代康熙皇帝视察太湖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觉得之前的名字,叫什么‘吓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
而现在是**。算起来,明嘉靖到清朝康熙相差了一百多年,怪不得此时碧螺春叫吓煞人香呢。想到这典故,又看看并不知此茶后世历史的汪如达,忍不住自言自语道:
“妙……”
汪汝达见**自言自语,不知其因,而是继续自我陶醉道:
“在下喜欢喝茶,并以悟茶道的沏、赏、闻、饮而律己,结友缘、修身养德……”
**前世也经常饮茶交友,对此自然认可。点点头,然后接过话题道:
“茶道起源于我华夏,唐朝时就以饮茶作为一修身养性之道,对茶饮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仪程已经很有讲究了,到了南宋时期才传入东瀛倭国、朝鲜等地……”
说到这里,那书生汪汝达好似受到触动,有点愤愤不平道:
“帐然,到前朝鞑子的元末,茶道在我华夏衰落,反而在倭国流行并发扬光大,实属痛惜。”
俩人越聊越投机,大有相识恨晚之意。在一旁休息的书童,早已经养精蓄锐良久,见他二人毫无停止之意,禁不住打岔道:
“公子,现在已接近酉时时刻,我们还要……赶路……”
书生听罢,才恍然大悟。发觉在这里已经有半日,赶忙起身致谢道别。不论曾荣再三挽留,汪汝达虽意犹未尽,但主仆两人三番五次道谢后还是离去。
**一直把他们送至大门门外。
回屋后,灵儿窃笑一声道:
“少爷,您是不是忘了一件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