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刘备》第十章:有女云萝 免费试读
第十章:有女云萝
半夜,久违的鹅毛大雪终于撒向整个玉feng山麓。
这场雪让刘备和沮贤在各自的营帐里不约而同的舒了一口气,又不约而同的为放过了对方而暗自庆幸。沮贤当夜就去找主帅张滔痛陈利害,终于说服张滔退兵,大军在天蒙蒙亮的时候拔营起程,留下数千兵士的尸体,灰溜溜的开往上党。
山谷口负责守夜的猎户发现山坡下人员集结,生怕又是一轮猛攻要开始,立刻把睡觉的人全部叫醒。等到大家弄清楚山坡下的军队是离开之后,猎户们都在发呆,不知道对方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好在刘古道和刘备心知肚明,各自向两个年龄层次的人群做了简单的解释。
大雪初降,却是阴霾散尽,楼桑村的猎户们终于可以回家了。
下山的路上,刘备注意到一个人低头走路的二娃。二娃大名叫周晃,从小就没了娘,因为父亲周宾穷,没钱续弦,周晃自小就穿着百家衣。周宾一死,二娃和刘备的命运彻底相同,成了无父无母的苦孩子。
刘备故意落到队伍后面,和周晃并排走。“二娃,今后有什么打算?”刘备好像漫不经心的问了一句。
“到河东,投奔我舅舅家。”二娃口气淡淡的,也不知道心里想什么。
“你舅舅?你们一直有来往吗?”刘备好奇的问。
“没有,我单知道他姓徐,在河东经商。我爹曾经告诉我,在我娘还没死那会,我舅舅说让我过继给他,跟他的姓。我爹不愿意,现在我没亲人了,只能到他那去。”
二娃这一番话说的声音不大,却把刘备的脑袋震的晕乎乎的,“河东徐晃,徐公明?难道大名鼎鼎的徐晃一直就在我身边?”他想了想,觉得还是问清楚一点比较好。“二娃,你表字是什么?”刘备强自按捺心中的激动,等二娃回答。
“公明,主公为什么问这个?”二娃好奇的问。
刘备觉得一股喜悦压抑不住的从四肢流向胸口,欢喜的快要跳起来。“二娃,你定要去河东吗?”欢喜归欢喜,但如果二娃一定要去河东,那就意味着刘备要和未来的徐晃失之交臂了。
“我现在举目无亲,不投奔舅舅,今后怎么生活?”二娃嘴角有一丝苦笑。
“跟我一起吧,我也是一个人生活,无父无母的,咱们以后一块住,也是一个照应。”刘备说着这番话,心里暗叫惭愧,这算不算在对历史作弊呢?
“这个……也好,只是会不会麻烦主公?”二娃犹豫了半天,终于点头答应。对于他而言,形象早已经模糊不清的舅舅虽然是他的亲人,但是却还没有刘备和他的感觉亲,既然刘备自己愿意收留他,那他还有什么不愿意呢?
“怎么会麻烦,我以后就叫你徐晃吧。”刘备开心的拍拍二娃的肩头。
“主公,我叫周晃啊。”二娃觉得有些奇怪。
“你这个‘晃’字纪念了周大叔,这个‘徐’就作为纪念周婶婶吧。既然你舅舅希望你过继,你这样更个姓,也就是心意尽到了。”刘备说完这一番话才意识到连自己都不明白在说什么。好在二娃很明白事理的点头,“主公既然希望我叫徐晃,那我今后就叫徐晃好了。”
猎户们将周宾的遗体带到村头的地里埋葬了,整个过程中,徐晃没有流一滴眼泪,但是他阴郁的神情告诉在场的所有人,他深深记住了张滔的名字。
空手而归的猎户队伍并没有让在家等候的主妇们有什么不满,她们已经焦急不安的等了三天。现在能看到丈夫和孩子平安回家,都象是提前过年一样。
刘备跟着徐晃回到他的家收拾并没有多少的东西,帮忙的还有刘古道和福娃娃。知道徐晃的打算之后,刘古道没有说话,只是连连点头,看的出来,他对刘备的这个做法非常欣赏。
从这个晚上开始,刘备的家里多了一个少年,徐晃。
**
玉feng山汉军死伤过万,这样的事不是张滔可以隐瞒下来的。可张滔虽然打仗糟糕,官场上那一套谎报军功的本事倒是厉害的很,居然硬是把这件事说成了他大败乌桓,杀敌五万余。至于死亡军士人数,他只报了四千,多出来的名额被他计划吃空饷了。
当快马飞驰到上党,告诉张滔他又升了官职,任州兵曹从事,兼任上党本镇的都尉、领玉官绶的时候,楼桑村里的刘备正和徐晃一起抱着蔬菜和一些酱肉赶回家去。今天是寒食节,也是入了春天之后的第一个节日,家家都要吃冷菜。
转眼又是半年,刘备和楼桑村里的其他小孩子都在飞快的长着个子,原来身材瘦小的徐晃这半年的个头一下冒出来一截,让他在每半个月就操练一次的对练比斗中连续两次都独占鳌头,成了江头那队的“什夫长”,江头这半年武艺长进很慢,倒是对刘备给他的兵书战策很感兴趣,刘备有心让他以后做个谋士。
这半年里,刘备依旧为北海的乐府工坊写词,好在他记得多,一时半会还不至于词竭。刘备的“词名”已经很盛,“笔酬”也在水涨船高,现在已经到了千两一首的地步。不过对于他的“盛名”不是每一个人都很满意,他的老师南皮的卢植和北海的郑玄都在信中批评了他,希望他“莫作青春之赋,常使心思向学”。
刘备接到信苦笑不已,他现在正在囤积银钱,留做平黄巾时起兵之用,但是这种想法当然不能向老师说。但是他不能太过忤逆两位老师的意思,正好借这个机会推辞了一些请他填词的邀请。
因为在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受过优秀教育的军人,刘备还整理出一些对这个乱世和他将来命运有用的东西,比如他凭着好记性,把《孙子兵法》大致默写了出来,然后他把这书抄了两份,一份给了江头,一份给了徐晃。
还有一年半的时间,刘备的孝期就满了,他打算和徐晃一起去南皮。就在这个时候,徐州糜家忽然托北海于则到楼桑村说媒来了。
刘备听完于则的来意,觉得啼笑皆非。在历史上,糜家的这个小姐确实会成为他的妻子,但那要到他被吕布夺得徐州,落魄到广陵之后才会发生。而且刘备想不通的是,糜家在他已经四海成“仁义”之名并且担任过徐州牧之后把女儿嫁给他还好说,现在他不过是一个无父无母无官职的穷小子,难道就凭他会写几首词就愿意“把鲜花插在牛粪上”?
于则告诉刘备,糜家这个女儿现在不过才四岁,这次只不过是订亲而已。至于为什么选择他,于则的看法是刘备现在虽然没有官职,但是他的两位老师已经明显要推荐他做官了,加上他“汉室宗亲”的身份,将来飞黄腾达不在话下,商人的孩子能嫁给刘备,这才是“高攀”。
刘备想来想去,觉得也只有这个解释才能说得通。
于则和刘备说话的时候,注意到刘备身边站着的徐晃。刘备告诉于则这是他的结拜兄弟,“姓徐,名晃,字公明”。刘备的介绍让于则和徐晃都大吃一惊,徐晃是因为他从来没有想到刘备会这样对他,如果不是因为有客人,徐晃大概就要俯身拜倒说一大堆感激涕零的话了,即使如此,徐晃还是激动的有些颤抖。
于则听了刘备的话却是另一番感受,他在北海人称“小孟尝”,自然广结贤良,眼光也是非同一般。他一见徐晃就发现这个孩子很不一般,顾盼之间颇有龙虎之姿,将来一定是员猛将。想不到刘备现在的两个结拜兄弟都是如此了得,不由由衷的称赞了几句。
刘备听于则说到太史慈,自然十分关心,赶紧问到他这个“太史世伯‘家的情况,于则叹了口气,“自太史都尉护送卢中郎赴任后回北海便病倒了,现在身体一天弱似一天,北海的大夫都束手无策。太史家在徐州,寿春多方延请名医,但都是药石罔效。至于太史家的小公子,确实是将门虎子,虽年仅九岁,却已一身武艺,北海军中都道他‘神枪’,说太史家后继有人。”
刘备听完喜忧参半,喜的是太史慈果然不负猛将之名,忧的是他这个世伯一旦撒手人寰,只怕太史慈会象史书和演义里说的那样投奔刘繇,到时候猛将就归了小霸王孙策。想到这里,刘备有些坐立不安。
于则以为刘备担心太史恭的病情,忙道:“玄德不必惊慌,太史都尉身体向来健硕,想必不会有事,不如待清明之后,你自去北海一趟,一来探望,二来可绕道徐州,也好到糜家回礼。”刘备想想也是,这才定下心。
于则走得时候要将糜家的礼留下,刘备本不接受,于则正色道:“玄德不可执于俗习,正所谓‘长者赐,不敢辞’,莫非我这个做伐之人有何不妥吗?”
刘备赶紧告罪,“怎敢,只是刘备贫寒,今日收下重礼,他日过徐州,哪来厚礼相还?”
于则听完哈哈一笑,“原来如此。贤弟不要担心,这事自然落在愚兄身上。”说完他告辞而去,留着刘备站在原地发愣。
过了清明,刘备向刘古道等人告别,和徐晃二人前往北海。
刘备上一次随叔叔刘元起去北海还不过是个童子,这次他已经十四岁,和史书上说他第一次去北海的年纪差不多,而他的同伴却换成了徐晃徐公明,这让刘备心中感慨万千。
历史上的徐晃、太史慈一归曹魏,一归孙吴,但是他来到这个乱世之后,居然鬼使神差的有机会将这样的虎将罗致帐下,这使他对应付将来的坎坷有了很大的信心。
刘备做这样一番感想的时候正是他和徐晃要进入平原城,忽然就听见城门有一个女子声音,“你们这几个恶贼,敢在****之下强抢良家女子,小姑奶奶今日不教训你们,我就不叫甘云萝!”